【太原东景苑最新疫情/太原东景苑的产权多少年】
11
2025-04-23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23日报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上海芭蕾舞团揭开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的首演序幕。原著《百合花》是王安忆的母亲、著名作家茹志鹃于195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2022年正式被收入全国高中语文教材。上芭此次邀请王安忆执笔改编,王舸担任总编导倾力打造同名芭蕾舞剧,将于7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大剧院迎来世界首演。
世界读书日在“上海之巅”绽放芭蕾新篇
239米高空的云端书店,在一朵朵盛放的百合花装点的艺术氛围中,著名作家王安忆、著名编导王舸及国内一流主创团队,作曲杨帆、舞美设计秦立运、灯光设计萧丽河、服装设计崔晓东等围绕舞剧创排历程和艺术特色分享台前幕后的故事。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芭蕾舞剧《百合花》将于7月18日至20日、8月1日至3日先后登陆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演出分别于4月23日、24日正式开票。
原著《百合花》是著名作家茹志鹃1958年发表在《延河》的短篇小说,故事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小人物的情感。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曾如此评价:“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2022年,《百合花》正式被收入全国高中语文教材。
上海芭蕾舞团此次邀请王安忆亲自执笔改编,王舸担任总编导倾力打造的《百合花》,是这部作品首次以芭蕾舞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当经典文学的细腻笔触化作舞台上跃动的舞步,融合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标识的《百合花》通过讲述“通讯员”“新媳妇”“大姐”因“借被子”产生的交集,以独特的芭蕾语汇让观众感受到纯粹真挚的人性之美、温暖质朴的人情之美和蓬勃坚韧的生命之美。
一场母女间跨越近七十年的艺术对话
作家茹志鹃笔下的百合花纯洁美好,她擅长以小见大,用一条被子、一朵野花等小物件承载宏大历史中的人性光辉。如何将红色经典作品以芭蕾的形式呈现?既要表达细腻的情感,又要带给观众震撼心灵的视觉体验,对于原著作者女儿、舞剧《百合花》编剧的王安忆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充满挑战的跨界尝试,更承载了她与母亲跨越时空的文学情感交流。
早在2022年11月,上海芭蕾舞团就与王安忆围绕《百合花》的创排基础和剧本创作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她看来,原著的结构细致严密、文笔委婉细腻,与上海芭蕾舞团高贵典雅、精致细腻的海派芭蕾艺术风格不谋而合,是一部非常适合改编为芭蕾舞剧的作品。
作家王安忆执笔改编
在创作过程中,王安忆无数次将自己沉浸在母亲温婉而富有张力的文字中,探寻每个细节背后的情感密码。在通讯员挺身而出不幸牺牲的场景中,编剧用详细的文字描述他飞身上前的动作,展现出果断、勇敢的人物形象。剧中还有许多充满艺术爆发力的部分,用富有层次的细节刻画人物,这种以小见大的日常叙事,是茹志鹃创作的精髓,在这一点上,王安忆和母亲一脉相承。
为了真切感受老一辈人的革命情怀,王安忆与主创团队踏上了前往故事发生地海安的采风,听着当地百姓讲述那段军民鱼水情深的过往,不断为创作注入鲜活的灵感。她还走进排练厅,看着演员们用富有张力的肢体语汇将母亲笔下鲜明立体的人物跃然眼前,王安忆十分感动,表示舞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成功,这种众人拾柴的创作方式,让她对这次改编充满信心。
此次《百合花》在申城舞台绽放,母女两代作家笔墨“对话”,让城市根脉中的红色基因在海派芭蕾的演绎下绵延生辉。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季萍萍表示:“我们不断用芭蕾这一世界语汇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经典,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探索芭蕾民族化的同时,致力于原创剧目的创作与积累,并积极推动精品力作走出去,在国际舞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百合花》汇聚国内顶尖主创阵容,是对先辈足迹的追寻、对革命精神的延续,我们将始终坚守艺术血脉中的匠心与恒心,不断走好为人民创作的路,将精心打造的芭蕾精品呈献给每一位观众。”
从文学到舞蹈,青春叙事打动人心
为了构建作品独特的审美气质,《百合花》主创团队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戏剧性扩充,将舞剧打造成为一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青春剧,作品体现出江南气息和浪漫情怀,歌颂年轻人对青春、生命、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总编导王舸一直以来致力于用舞剧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叙事性,不需借助语言,情节的表达依旧自然流畅。此次执导《百合花》,将中国文学经典和西方芭蕾的审美相融合,王舸面临着多重挑战。他一头扎进对原著的研读中,经过反复推敲,不断与编剧王安忆进行沟通,寻找适合舞蹈语言特点和舞台呈现方式的创作突破口,并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进行相应调整,力求打造出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舞台作品。
王舸担任总编导
在王舸与主创团队的灵感碰撞下,观众将看到一个个性格鲜明、格外“接地气”的形象。通讯员朝气、质朴却又腼腆的样子,新媳妇从羞涩到心怀大爱的转变,这些立体多面的人物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双人舞编排通过独特的芭蕾语汇传递微妙的情感,在主创团队倾力塑造下,演员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剧中核心情节“借被子”看似是一件日常小事,但在编导的精心编排下,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表达出年轻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抉择与成长,成为全剧最打动人的亮点之一。
《百合花》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青年演员的全情演绎得到充分展现。上芭首席主要演员戚冰雪、主要演员许靖昆、郭文槿、周嘉雯、赵美慈等在剧中饰演主角,为角色投入了大量心血与时间,他们不断突破固有的表演范式,努力化身为一个个贴近年代的真实人物,力求在舞剧构建的艺术空间里,带领观众“沉浸式”回到1946年的秋天。
音乐如诗舞美如画,彰显中西合璧的芭蕾美学
红色基因如潺潺流水,浸润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赋予了文艺创作深沉而鲜活的生命力。上海芭蕾舞团有?/span>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