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程“微信金花群购买房卡”详细房卡怎么购买教程
16
2025-04-27
暖黄色的光柔和地洒在舞台中央,四尊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偶静静伫立在复古的夜明桥上。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重点剧目、多媒体舞台剧《嗨!小石狮》经过近半年再度打磨,4月26日在马兰花剧场首演。
《嗨!小石狮》
新版《嗨!小石狮》由一级导演雷国华执导,改编自曾获秦文君儿童文学创新奖的杨紫汐长篇小说《夜明桥上的小石狮》。石狮自古是中华文化中守护与吉祥的象征,《嗨!小石狮》用儿童的视角激活古老符号。小珊瑚与五只石狮的故事是关于陪伴与成长的童话,也是对责任、信仰、家国情怀的诗意演绎。2.0版本融汇中国、西班牙与英国艺术工作者智慧,通过“人偶合一”的舞台表现形式,让石狮“活”了起来。
“选择这部作品始于少儿社的朋友寄来的一批小说,我翻开《夜明桥上的小石狮》,立刻就被封面那尊戴红帽的小石狮吸引了。读完后,我发现小说里人与石狮的情感、神秘的场景特别打动人,前半部分的画面感强得像电影镜头。我让主创团队读了,大家都觉得这故事搬上舞台一定很精彩。”中福会儿艺剧院院长沈莉表示,“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有天然的好奇,小石狮既有稀缺性又有神秘感。我们考证了石桥石狮的文化寓意,发现它们不仅是守护神兽,还能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用‘偶’来呈现,是儿艺的一次突破,演员要操控石狮偶,还要传递情感,对他们来说也是全新挑战。训练可真是太不容易了。演员一开始连平衡都难掌握,西班牙专家和上戏的老师来指导了大半年,现在他们能通过甩尾、蹭头这些小动作,让石狮偶有了喜怒哀乐。”
《嗨!小石狮》
雷国华第一次读小说《夜明桥上的小石狮》,被夜明桥的厚重感震撼了,“石狮与人类的情感没有语言却直击人心,这种无声的共鸣正是戏剧最需要的。我当时就想,舞台上要是能让石狮活过来,和演员共舞,该多动人。演员既要演人,又要演石狮,每个眼神、每个步伐都要琢磨,愤怒时尾巴要甩得有力,温柔时蹭头要轻得像羽毛,这对他们的肢体控制是极大的考验。”
在雷国华看来,小说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是基础,“小珊瑚遇险、石狮被盗等情节本身就有张力,我加了歌曲和动态走位,让情感随着音乐和灯光爆发,同时精简支线,把时间线浓缩,让守护与成长的主题更突出。360度转台能快速切换场景,演员和石狮偶在转动中完成时空穿越,观众跟着就入戏了。”
《嗨!小石狮》通过灯光和多媒体打造奇幻空间,讲述人从观众席走出,用现代视角串起故事,演员与偶具共舞,多首童谣与唱段,尤其是节奏鲜明、极富东方气息的福狮节说唱,让古老传说有了当代性。沈莉透露,“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发现孩子们喜欢斑斓的视觉,但更需要深刻的情感。所以舞美用了很多巧思,比如用特殊涂料让石桥有斑驳感,灯光一照又有魔幻感。”
“其实我想过大电影和戏剧,但一直纠结石狮怎么演,传统木偶太静态,人穿狮服又怕不够灵动。直到看到人偶合一的设计,简直眼前一亮。”杨紫汐说,“我写作时习惯先在脑子里排戏,比如雪夜戏,我会想好灯光从哪个角度打,人物怎么走位,甚至细化到石狮甩尾的弧度。舞台把文字的想象落地了。虽然小说里小珊瑚家族三代的故事受限于时长没能全演,但聚焦核心情感后,守护的主题反而更鲜明了。”杨紫汐认同导演雷国华的“现代传奇性的大型舞台寓言剧”风格样式定位,“小说本就是用石狮的传奇经历讲守护的道理,这和寓言的本质契合。”
“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向世界儿童传递共通的情感”仍是新版《嗨!小石狮》追求的目标方向。去年该剧成功入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还荣获国家艺术基金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
《嗨!小石狮》即将开启全国巡演,构建“节展+巡演”双线并行的发展模式,力求将其打造为新时代儿童剧的创作范本。4月26日在上海·静安戏剧节于马兰花剧场新版首演后,剧组将踏上全国巡演之旅,广州、中山、青岛、北京、苏州、海口,最后回到上海的临港演艺中心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同时为2025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季开幕。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