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款“微信群牛牛房卡如何充值”链接教程
9
2025-04-26
“人生如建筑,而建筑是生活的镜子。”贝聿铭曾说。4月25日,作为“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重点项目之一,“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这也是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
本次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港M+博物馆联合主办。此前,该展曾于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由M+主办并于香港首展。
展览现场
作为上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中国家喻户晓。1983年,贝聿铭获普利兹克奖,这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建筑类奖项。从业七十年间,贝聿铭主持的建筑项目横跨辽阔地域,广受瞩目,包括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卢浮宫现代化改造计划、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地标性项目,奠定了贝聿铭在建筑史与当代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览呈现逾400件展品,包含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的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其中不少展品首次在中国内地公开亮相。
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的生活和工作。这些主题不但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其中,“贝聿铭的跨文化底蕴”板块展示贝聿铭成长和修读建筑学的经历,为他日后能够挥洒自如地融会不同文化、结合传统与现代,奠定坚实的基础。“地产和城市再开发”揭示贝聿铭任职于纽约房地产商韦伯奈普公司这段鲜为人知的事业经历,以及1960年代他在美国及后来在美国以外地区,参与的综合用途规划、住宅和都市活化项目。“艺术与公共建筑”聚焦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以及他与亨利?摩尔和赵无极等艺术家的紧密合作。“权力、政治与赞助者”揭示贝聿铭如何凭借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解决问题的高明方式,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敏锐体察,在许多重要的委约项目中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材料与结构创新”展示了贝聿铭及其团队在采用材料和施工方法上持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对混凝土、石料、玻璃和钢材的运用。“以设计重释历史”探讨贝聿铭将文化和历史建筑原型去芜存菁,从中获得满足现代需要的形式与空间策略。
展览现场
建筑师柯卫(James Wei Ke)担任“人生如建筑”上海站的展览设计。在提炼贝聿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与形式元素之余,他侧重于将这些内容重新“谱曲”,并以“复调”形式,高低有致、曲折有法地呈现于PSA展厅,为观者提供一种近似中国园林的多重视角。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贝聿铭:人生如建筑’是M?继‘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后第二个由本馆策展并展开全球巡回的特别展览。展览筹备历时七年,凝聚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洞察,体现了M+卓越的策展能力与视野。我们很高兴能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将此回顾展带给中国内地更广大的观众。”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在上海的展览将重访贝聿铭建筑生涯的起点——上海。他曾在这方土地上学习与成长。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从香港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和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这段经历成为年轻的贝聿铭接触现代建筑的契机。彼时,贝聿铭时常往返苏州、上海,穿?/span>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